從赤間神社的旁邊轉個彎就到了春帆樓。一百多年前的這裡,在一場被迫舉行的會議中,簽訂了一份改變台灣命運的不平等條約,進而影響這百年來台、中、日的關係。因此這裡對我們來說是一處令人感到憤怒、難堪,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地方!
春帆樓前的二座塑像 分別是伊藤博文與陸奧宗光
現在的下關就是當時的馬關,而那時簽訂馬關條約的地方已改名為「日清講和紀念館」,這裡展示了當時清日雙方簽約的一切,不論是陳設或是文件。從前只能在書上讀到的,現在皆能親眼所見,內心的感受真是大大不同!
日清講和紀念館的說明簡介
當時春帆樓的招牌(唯一倖存的真跡)
當時清日談判雙方的座位
每張椅子後方都有立牌
說明當時坐在此處的人是誰
看起來比較大、感覺上坐起來比較舒服的椅子是李鴻章的
而旁邊那個圓柱體的瓷器,以前都說是痰盂
事實上,那是當時的暖爐,裡面是放燒紅的木炭
因為雙方談判的時候,正是春寒料峭時節
李鴻章當時已是70多歲的老人家,這是為了保暖所放置的
重現當時會議景象
現在的春帆樓是後來所建的
當時春帆樓已於二次大戰中被炸毀
現在只能從當時所留下的照片想像其模樣
伊藤博文與李鴻章的照片
當時清朝與會的官員
除李鴻章外 我只認得李經芳(他兒子)與伍廷芳(民初傑出的外交家)
當時以春帆樓為背景的明信片
馬關條約部分內文
日清講和紀念館全貌
這條"李鴻章道"是有故事的
李鴻章當時在日本遭到暗殺受了傷
日方將他送到春帆樓附近的引接寺休養
連接春帆樓與引接寺的那條小路,之後就被稱為"李鴻章道"
想不到百年前的歷史至今仍影響我的情緒,但很多事已經過去了,我們該記取歷史經驗、放眼未來才對。懷著複雜的心情離開了這裡,趁還有點時間再去市區探一下險吧!
- Dec 21 Sun 2008 16:00
秋遊北九州17>>馬關條約簽定處-春帆樓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