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上公車,我和愛買來到了安平樹屋與德記洋行。
舊時的德記洋行現在變身為「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」以及「大員先民生活文化館」
陳列安平各個時期的發展與先民開墾拓荒史
德記洋行的出現是來自於清末的一份不平等條約-中英天津條約,以前上歷史課時一定都有唸過吧!西元1858年所簽訂的天津條約中,明訂臺灣(安平)等數個城市為通商口岸(其它的城市有興趣的自己查吧!)。之後英國領事駐紮安平,洋商於此設立德記、怡記、和記、唻記、東興等洋行,現存規模最大的為英商德記洋行,其倉庫後方臨鹽水溪畔,此處即是昔日的古碼頭。
至於安平樹屋的前身則是德記洋行的倉庫,一開始是從事台灣蔗糖、鹽、樟腦和茶葉的輸出,還有鴉片的輸入。甲午戰爭後,因台灣被割讓給日本,倉庫與德記洋行主體建築則一同交由「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使用。直到二次大戰後,該倉庫一度又被繼承的臺鹽所使用,但後來任其荒廢,以致於建築物被榕樹入侵、共生而成今日所見之貌。
彼胖也來張到此一遊的照片
買了樹屋的門票,除了可以參觀樹屋外,也可以去德記洋行舊址看看
安平樹屋的平面圖與歷史介紹
庭院內一隅
從這裡開始就是樹屋的範圍了
樹、屋共生奇景的原因是來自小鳥的排泄物
根據安平樹屋導覽員的說明,原來啊小鳥吃了榕樹果實,就把內含種子的便便
排泄在屋舍上,之後種子發芽長出,漸漸就形成這樣樹根和屋舍盤根錯節的景象
這有點像之前在吳哥窟的塔普倫寺看到的景象,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
走出了樹屋範圍,外頭架有一樓梯,爬上去後可看到不同的景象
不遠處的小坡上有著大大醒目的安平
其實我不喜歡這裡,因為有種陰森的感覺
晴朗的白日就算了,若是陰天或下雨的話,我一點都不想來
走回了「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」,先在外頭拍拍建築物,再進去裡頭欣賞展品
裡頭不能拍照,只能用眼睛看看,用腦袋記下
- Mar 05 Tue 2013 07:13
【南台趴趴走】府城遊-安平樹屋與德記洋行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